所有栏目
37

医保卫健两部委答复:针对检验贵、门诊贵出招,降低患者负担

2022-8-31

随着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的情况不断变化,目前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痛点已经从原来的买药和住院,逐渐转向检验和门诊,这也成为人民群众新的关注热点。在今年两会上,有代表提出,应降低相关费用,要加强保障,进一步降低患者负担。针对相关提案,国家卫健委与国家医保局共同协商,于近日在国家卫健委官网挂出答复表示,将进一步推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加强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方便群众就医,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同时,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继续将患者自付比例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巩固住院待遇水平,加强门诊共济保障,更好保障各类参保人群医保权益。

检查检验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医疗机构运行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分别从组织管理、互认规则、质量控制、支持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各项要求进行了明确。


关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医疗机构对患者重复检查增加医疗费用负担的问题”的建议,国家卫健委答复表示,《办法》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底线,以质量控制合格为前提,以降低患者负担为导向,以满足诊疗需求为根本,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的原则,开展检查检验互认工作。要求对于患者提供的已有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条件、满足诊疗需要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重复进行检查检验。对于符合互认条件的检查检验项目,不得以与其他项目打包等形式再次收取相关费用。

关于“国家适当放宽医保报销范围,将门诊费用全部纳入医保报销”的建议,国家卫健委答复表示,国家医保局推动减轻参保人门诊医疗费用负担。普遍开展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疾病(以下简称门诊慢特病)保障工作。在做好住院医疗费用保障的基础上,指导地方根据医保基金收支情况,结合自身实际把部分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的疾病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对部分适合在门诊开展、比住院更经济方便的特殊治疗,参照住院待遇进行管理。


目前各地已经普遍把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重性精神病人药物维持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肺结核、日间手术等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


另外,健全和完善普通门诊统筹,普通门诊统筹按费用而非病种对门诊医疗费用进行保障。居民医保已经普遍开展普通门诊统筹,把参保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


按照《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各地正在推动建立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把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从50%起步,并同步完善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逐步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