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75

省增补医保消化倒计时开始,仅剩一个月!

2022-6-2

根据此前要求,省增补医保药品按照442原则在三年内消化完成,即分别按各省增补数量的40%、40%、20%进行。2022年6月30日是各省份调整地方医保增补品种的最后期限,意味着此后省增补药品将退出各省医保目录,全国医保目录统一正式进入倒计时。

2019年7月22日晚,国家医保局官网上挂出的《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管理制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披露了一个重要的政策:未来医保药品目录统一由国家负责调整,省级在原则上不得突破国家目录,之前各省出台的与清单不相符的政策措施,原则上在3年内完成清理规范,并同国家政策衔接。


这意味着,医保目录世间再无省增补。此文件出台在业界引起极大的反响。而此后国家陆续出台多个文件,明确省增补目录调整要求。


2019年8月20日,国家医保局、人社部联合下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明确要求:“各地应严格执行药品目录,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

2019年9月26-27日,国家医保局在武汉举办医药服务管理培训。此次会议主要对医保药品目录政策进行了解读,并提出地方增补的目录按442原则在三年内消化完成,分别按各省增补数量的40%、40%、20%进行,其中监控辅助药先行移出目录。

2022年3月2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指出,12月底前完成“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这也预示着全国统一的医保药品目录即将到来。

2022年6月30日是各省份调整地方医保增补品种的最后期限。全国医保目录统一进入倒计时。目前有广东、海南、河北、河南、湖北、内蒙古、宁夏、山西等8个省份已经完成所有省增补品种的消化工作,其他各省也在抓紧最后20%省增补目录调整工作。


随着地方医保目录清理工作的全面完成,以及全国医保基本用药范围的统一,由国家医保局主导的每年一次的国家医保目录常态化调整,也将成为药企进入医保的唯一准入渠道。


各省大约有200-300个省增补品种,三类品种成为了被调整出去的高危品

医保发〔2019〕46号 文件的下发,一度让行业气氛紧张。在2019版药品目录前,药品种类的15%是地方目录可调整的权限,纳入省级药品目录并按照乙类药品管理,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地方增补目录”。因此,一些药品没能进入国家版目录后,还有可能进入省增补目录的机会。

但随着2019版目录调整及医保发〔2019〕46号的要求,常规药品不仅失去了各省增补的机会,甚至要在3年内从省增补目录中调出。特别是进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重点监控目录的20个药品,除了被调出新版目录之外(8个),在未来的三年里还将被“优先调出”。

此外按照三年内按各省增补数量的40%、40%、20%的节奏调出要求,明确了这一类药品的未来命运,因此,接下来的时间里,各省增补的200-300个药品将会被逐一进入调出的名单。而三类品种也成为了被调整出去的高危品。

首先,是重点监控药品。

排除国家版已经调出的8个品种外,余下的12个在省增补里是被“圈定”的。而各省也在陆续出台各自的重点监控目录,所以进入省级重点监控目录,甚至地市级目录的药品,都很有可能被“优先”调出。(具体各省的重点监控目录,可在微信对话框里发送“重点监控”四个字,可收到6年来各地进入监控目录的情况)

其次,采购量大、采购金额高的品种也大概率会被调出医保目录。

销量大的中药注射剂、非治疗性的营养药品首当其中。其实这一类品种也将会出现在国家卫健委第二批次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中。

此外,某些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看似销量不大,不显山不露水,但在局部省份,销量不小,甚至某些药品的全国市场销售量主要靠这些个别省份来支撑的。

第三,临床上超适应症使用或易被滥用、批文被撤销、有更好替代的品种

除了上述两种相同性质的药品外(说穿了就是花钱多),临床上超适应症使用或易被滥用的品种也是高危群体,不仅通过临床路径来管控,还需要医保支付方来管控。

按二八法则,上述两类品种,其实数量上不会太多,在两三百种省增补品种中占比不大,但销售金额占比大。搞掂了这些药品,剩下的,基本上调出的名额将会留给批件、质量、生产方面有问题的品种。

这个思路其实和国家医保局调整目录时是一致的。像2019版目录,调出150种,其中约一半是被国家药监部门撤销文号的药品,其余主要是临床价值不高、滥用明显、有更好替代的药品。

8省已完成所有省增补品种的消化工作

3年来,各省市也陆续发文,对各省增补药品进行相应的调出或消化,一些省份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完成了全部地方增补药品的调出或消化工作。


据统计,目前广东、海南、河北、河南、湖北、内蒙古、宁夏、山西等8个省份已经完成所有省增补品种的消化工作,此外,其他省份也陆续公布最后消化时间。(数据为人工统计,难免有错漏,敬请谅解):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