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111

药品撤网成常态,超百个药被取消挂网资格

2022-4-29

大批药企因成本上涨、原料短缺、停产等原因放弃挂网交易了!

4月27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关于对申请撤废药品取消中标挂网资格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明确:有54家企业的123个药品因生产线改造、成本上涨、原料短缺、停产等原因提交撤废申请,无法保障甘肃省医疗机构的正常供应。企业不乏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辰欣药业等知名企业。

梳理撤废原因发现,有68批药品都是生产成本上涨,按照挂网限价交易的话企业恐无法获利;第二大撤废的原因就是企业不再生产该品,除此之外企业产能不足和原料采购困难占比也不少。值得注意的是申报原料采购困难的企业有5家,上报的品种全部为尼可刹米注射液,目前这个注射剂通报短缺药预警,鼓励其他企业同功能主治药品申请阳光挂网。

撤废的产品中120批次未过一致性评价,由此可见都是受集采常态化等政策的影响,另外过评的3个品种主动放弃挂网资格都是因为产能不足。

自2022 年5月6日起,取消撤废药品的中标挂网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进行诚信处理:新增阳光挂网药品在1年内撤废的,1个药品给企业记不良记录1次,撤废后1年内不得再次申报;1年至2年之间撤废的,按照每批次申请撤废品种数量处理;2年以后撤废的免于处理;因药监局撤销批准文号、企业关停并转等原因造成无法供应的,根据企业提交的申请,原则上可免于处理,企业提供虚假资料申请免于处理的,一经核实,对企业从重追加处理,执行前接受申诉质疑,2017-2018年公开招标企业确认接续品种申请撤废的,给企业记不良记录1次。

4月27日,宁夏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也公示了第二批2022年终止挂网药品名单。通知显示: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阳光挂网实施细则(试行)》要求,省中心组织开展了2022年终止挂网的审核工作,现认定42家生产企业的58批次产品需终止挂网,其中包括板蓝根颗粒、注射用绒促性素、乳块消片、盐酸纳洛酮注射液等产品;生产企业中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和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均有3个产品被终止,其余的企业大多被终止1-2个。

至于终止原因,查询《宁夏阳光挂网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发现:“生产企业因故无法生产,不再销售的产品,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并解除所有有效合同后,可申请终止挂网。”这名单中的42家生产企业应该都属于无法生产申请终止挂网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终止挂网的药品和未在平台挂网时间满一年的药品,自生效之日起两年内,生产企业不得重新申请挂网。

4月27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了关于暂停部分药品挂网及调整部分药品采购来源信息的通知。梳理发现:此次暂停的品种全部为与广东省联盟阿莫西林等45个药品集团带量采购清单所列同通用名、同剂型,但不在中选药品、非中选药品清单之内,目前仍在广州平台挂网的药品,所以予以暂停挂网处理。

简单来说就是:未参加45个药品集采的企业全部予以暂停交易,企业如想挂网交易,可以向平台提供“在带量采购中已经报价但未中选”证明材料的药品,予以转采购来源挂网,

4月25日,山西省药械采购平台也发布了执行部分企业撤销平台挂网采购资格的通知。通知内容中显示: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42家药品生产企业,申请撤销的77个药品品规平台挂网采购资格,这批企业产品撤销挂网后两年内不接受该产品再次挂网。

梳理依据文件不难发现,此前山西省宣布价格全面联动方式进行参考价挂网,如果企业因为自身原因导致无法供应而提出撤网申请的,省采中心就会公示撤网同时两年内不接受再次挂网。此次这42家药企主动放弃挂网资格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分析认为,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不断推进,药企之间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而与此同时,药品撤网也将成为常态。这无疑会对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医药行业或将迎来新的格局,同时也将越来越考验企业战略决策能力和产品布局能力。
  在此背景下,药企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快创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拥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加速拓宽产品线布局,并全力做好一致性评价,积极参与国家和各省药品集中采购,才能更好的应对市场的变动以及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