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116

“双通道”药店,打起退堂鼓?

2022-1-24

2021年5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指导下,各省市迅速跟进,配套政策相继落地,零售药店也高燃了起来,申报热潮由此开始。然而,在近九个月的“火星四溅”后,有地方零售药店在政策压力下,不得不打起退堂鼓。

2021年10月14日,河北省发布《关于做好国家医保谈判药品 “双通道”管理等事宜的通知》,明确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双通道”管理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实现电子处方流转及追溯;二是要实时上传药品“进、销、存”数据和结算费用;三是所售谈判药品不允许加成。


10月26日,河北省医保局在《河北省省本级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遴选规程(试行)》中第九条又指出:“所售谈判药品须在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所售谈判药品不允许加成。”


从时间节点来看,“河北方案”是截至目前明确要求“双通道”药店不许加成销售的第一份地方性文件,而从内容来看,似乎与顶层设计方案有所出入。


实际上,国家医保局在文首《意见》中并未对“双通道”药店加成问题进行强制规定,甚至还对使用周期较长、疗程费用较高的谈判药品,在文件中提出了“可探索建立单独的药品保障机制”的说法。这意味着,国家医保局允许在“双通道”政策落地中,药店与医院可以存在不同。落实到地方也相继有“零售价加成不得超过进价的10%(江西)和15%(浙江)”的规定。


对此,河北某连锁药店一位负责人表示,公立医院实施“零加成”背后是享受了一定的财政补贴,承担“零加成”是应尽的义务;而药品零售行业本身就不可能拿到比医院中标价更低的价格,再受到“零加成”的限制,只能平进平销,没有任何盈利空间,可谓雪上加霜。加之零售药店在谈判药品的储运和经营当中所付出的高成本,必将会出现亏损的结果,这显然不利于调动药店加入“双通道”的积极性。

2021年12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通知》,其中除了明确“双通道”药店管理细则外,还发布了“各统筹地区现行超出‘双通道’药品名单范围的药品,在2022年6月底前消化完毕。”有业内人士这一表述理解为“双通道药店不允许上架药品目录外的其他药品”。


据了解,以上规定一出,在当地已成功申请到“双通道”资质的药店中,由于亏损经营难以为继,一些门店已开始打退堂鼓。


相比广西的“似是而非”,“云南方案”可谓更加直接和犀利。


今年1月13日,云南医保局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通知 》,方案一出“震惊四座”。从内容设置来看,除“双通道”药店需“配备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品种不得低于30%”等与国家方案保持一致的规定外,还兼具“地方特色”——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向患者推销其他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食品、消毒产品、化妆品等。目前在全国范围,这还属于“独一份”。


然而,对此规定,广大零售药店凭借在多年政策风暴中的养成的“逻辑自洽”能力,倒是表现得较为乐观。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政策没有限制目录外商品的摆放陈列,店员不推销,消费者可以自主选购,这就不算违规。虽然“双通道”药品不赚钱甚至是“负毛利”,但如果引流成功,还可以从其他商品的销量中实现“平仓”。


乐观之余,一些中小连锁药店企业也有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双通道”准入门槛很高,面对成本高、盈利难的困境,大型连锁企业尚能应对,尾部企业只能望洋兴叹。即便踮起脚尖拿到了资质,在后续落地过程中也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2021年11月22日,安徽省淮南市发布《淮南市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工作方案》,“淮南方案”的亮点在于准入的高门槛和退出的严管理。


“高准入”表现在:“原则上申报门店医保结算额全市前100名内;2021年1月1日起,在申请药店注册并参保的执业药师2人以上;至少有3家谈判药生产企业推荐,不在厂家目录内的厂家推荐不予认可......”


“严管理”指的是:“大力推进互联网+视频监管,对发现有弄虚作假、虚开发票、以药换药(物)等违规行为,将从严从重处理。‘双通道’药店确定后,如谈判药销售量低,服务能力下降、管理不规范、电子医保凭证使用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年销售‘双通道’品种较少的,解除‘双通道’药店协议。”


从淮南医保局的要求来看,能够获取“双通道”资质的药店,必须具备良好的渠道能力以及运营这几类药品的能力。透过这一方案,或可窥探各地方“双通道”药店准入和退出标准的当前动向和未来趋势。


比如,尽管各地对“双通道”的遴选细则不尽相同,但综合来看,高信息化标准、药品管理标准、人才配备标准以及医保监管标准已成为基本要求,需要药店投入大量的运营、管理以及人力等进行改进。


显而易见,尽管拿下“双通道”资质,但在诸多现实因素影响下,多数“双通道”药店仍不明确自身的盈利模式,即便没有政策严加限制,有些药店“回撤”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