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109

安徽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将逐步推广到16个市

2022-1-11

来源: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构建“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圈是基层群众所盼。近年来,安徽通过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等,努力实现全省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不断改进,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值得关注的是,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将逐步推广到16个市,县域内就诊(住院)率达到84%。

    安徽省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城市,以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为龙头,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五包十统一”的路径建设紧密型城市医联体,通过医联体内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构建出优质高效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助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

    目前,安徽省12个市已建立34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大医院专家资源有效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立“名医工作室”113个,下沉专家600余人,带教查房1.2万余次。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量达到1870万人次,较上年度增加11%。紧密型城市医联体试点将逐步推广到16个市。在县域,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落实“两包三单六贯通”政策,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省59个县(市)已建立1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县域内就诊(住院)率达到84%,较上年度提升4个百分点。在今年的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评价中,安徽得分位居全国第二。

    值得关注的是,安徽省全面推进“患者不动医生动”服务模式,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把适宜病种诊疗放到基层,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院执业,“让大专家多跑基层,让患者少跑大医院”。鼓励大医院全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让专家进门入户、让居民患病后第一时间问诊家庭医生,使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切实提升居民健康素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此外,安徽省还在天长、濉溪、蒙城等8个县(市)积极探索县域医共体医防融合试点,建立医防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慢病一体化服务模式。合肥、安庆、铜陵、亳州等地采用一体化慢病管理的二 型糖尿病患者占比达到25%。

    安徽省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抓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享受更加放心的医疗服务。2021年,4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77家达到社区医院标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和二级综合医院建设,全省147所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100%乡镇卫生院和9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最新结果显示,全省基层诊疗量占比已达到62.7%,较上一年度增长4个百分点,群众看病就医“15分钟”就医圈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