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127

大批药店开售集采药,单体慌了

2022-6-8

▍来源:赛柏蓝-药店经理人

药店进集采,原本20、30元的阿托伐他汀钙片仅售2.7元;原本118元的胰岛素降至19.9元。单体老板:“要不了一年,单体药店都没法生存。”


单体药店难分一杯羹


近日,湖南、广东、河南等多省市开始执行胰岛素集采中选结果,其中不乏连锁药店的身影。


据《三湘都市报》消息,益丰大药房已对湖南省内门店的胰岛素集采中选品种进行降价,平均降幅48%,某些产品降幅达到72.6%。


图片


中康CMH数据显示,2020年,胰岛素及其类似药在全国零售药店的销量超过51亿元,与米内网预计的2021年中国实体药店调脂化药销售额相当。


与几乎每家药店都会有调脂化药的情况不同,目前店内有胰岛素在售的药店却是少数。


邹晓烨在江西某县城开了一家单体药店,申请的是二类《药品经营许可证》,也就是说,胰岛素注射剂已超出其经营范围;另一位来自福建的单体药店老板张鸿表示,虽然自己店里的经营范围包含生物制剂,但平时根本不卖胰岛素。


张鸿解释,“冷链的我们几乎都没卖”,主要是因为冷链药品的储存条件更严格,温湿度记录相对麻烦,面临的检查也更多。


同时,结合店内顾客反馈,张鸿觉得胰岛素“销量少、检查多,麻烦,所以没卖”。目前,他店里的卖得最好的降糖药还是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口服制剂。


明明市场整体份额与降脂化药相当,为什么单体老板会觉得胰岛素“销量少”?


“因为很少有外流。”浙江某中小型连锁药店经理黄江向赛柏蓝-药店经理人分析道:“胰岛素作为处方药,医院里货源充足情况下医生会直接在自家医院开好。”


《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21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到1.4亿人,占总人口的10%,尽管处方量巨大,却难以外流。数据显示,2020年,胰岛素及其类似药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接近270亿元,是同期药店终端销售额的五倍以上。


考虑到运输、存储成本,即使胰岛素处方能流向院外市场,单体药店也很难从中分到一杯羹。


集采价比单体进价低90.9%


能在药店上架的集采品种多为慢病药,除了上文提到的糖尿病用药,还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等疾病用药。


今年4月,河南洛阳也将张仲景大药房、百信药业等13家连锁药店的132家门店纳入了集采,其中选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超过50%,部分药品降幅达到了90%以上,同时,试点药店定价不可超过中选价格的15%。


以阿托伐他汀钙片为例,某实体药店畅销品种(20mg*7片装,下文均指该规格)在健客网的零售价为20元/盒,而此次中选结果显示,同品牌品规的价格仅为2.38元/盒。


张鸿告诉赛柏蓝-药店经理人,他能拿到的进货价为14.5元/盒,考虑到房租、水电等成本,一般会以30元/盒的价格对外销售。


另一位来自某上市连锁的店员向赛柏蓝-药店经理人透露,该阿托伐他汀钙片在店里的售价为36.8元/盒,店员能拿到十个点的提成。


按照药店加成15%的价格计算,中选价为2.38元/盒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在药店最多卖2.737元,比上文所提的网上药店、单体药店、连锁药店售价分别低了86.3%、90.9%、92.6%。


单体药店“压力山大”


李倩是河南驻马店一家单体药店的老板。今年年初,李倩身边“药店进集采”的动静并不大,而现在,她告诉赛柏蓝-药店经理人,自己“压力山大”。


此前,李倩觉得单体药店在下沉市场拥有足够的优势——本地的客流和人脉基本已经被单体药店打通了,当地一家知名连锁门店,经营了两年,单日销售额还不到1000元,竞争不过附近一家没装修的单体店,“外面的连锁进来其实很难受”。


可药店终究是零售终端,其核心依然在于药品,差价只有几毛几块时,单体药店有“熟人生意”的优势,而如果差价达到十几块,几乎所有顾客都会选择更便宜的那家。


“像阿托伐他汀钙片,咱再怎么进也要十几块钱,人家进集采的只要几块钱。”同品牌品规的阿托伐他汀钙片,集采价仅2.38元,比单体药店14.5元的进价还便宜83.6%。


李倩很无奈——政策没普及的时候,老客户还是你的老客户,“但如果过一段时间,他听别人说或自己偶然看见其他药店便宜十几块,你怎么跟人家解释?”


“而且病友之间‘人传人’,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把这群客户丢了。”


同为单体老板的张鸿也有这份无奈,他表示:“你没办法跟连锁比价格,只能从专业、服务入手吧。”


但李倩的看法更加现实,她说:“现在的药店服务态度都非常好,而且都能量血压、测血糖。以前我们都会跟顾客唠唠嗑,拉近距离,但你再唠嗑、再亲近,也改变不了一盒药比人家贵十几块这件事儿。”


她告诉赛柏蓝-药店经理人:“我觉得要不了一年,单体药店都没法生存。”


单体药店也想进集采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调脂化药销售额预计达51亿元,而阿托伐他汀又在其中占据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占据约44.9%的市场份额。


但张鸿却告诉赛柏蓝-药店经理人:“刚刚说的阿托伐他汀,我们店其实卖不了几盒,不仅是这个,其它的慢病药也卖得少。”


妥妥的“明星药”,为什么在张鸿店里却“卖不了几盒”?


“因为慢病顾客一般都去K大药房了。”K大药房是当地一家龙头连锁,其进货价较低,同时有定制规格,张鸿还提到“他们在这块倒挂得厉害,所以慢病顾客也比较多”。


张鸿觉得,药店其实会有自身的侧重点,比如K大药房重视慢病药,而有的药店更重视中药、非药品类,这些都不奇怪,但他认为一直打价格仗没有意义,“有点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都盲目压价,大家都没利润,这个行业也不会有好的发展。”


如果单体参加集采的政策放开,张鸿表示“还是很愿意尝试,毕竟政策有它的红利在”,单体药店也想抓住这份红利,当药店都能参与集采时,针对一批常用药的价格仗也将平息。


期望归期望,单体人也清楚其中的障碍。李倩觉得单体店进集采的最大障碍是对接集采监管平台,她希望国家能尽快解决这类技术问题,此外,她觉得,还可以组建区域单体联盟,“由联盟统一条件,然后再谈判,进而让单体药店拿到集采药品。”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鸿、李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