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栏目
80

转发:注意 | 国家医保局点名大批药店

2022-6-1

01 药店骗保,被国家医保局集中通报


近日,国家医保局曝光了2022年第二期10起定点零售药店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


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涉及将非医保药品或其他商品串换成医保药品销售、伪造处方或无处方药品销售、超医保支付限定药品销售、利用医保电子凭证二维码截图远程刷卡购药并贩卖、为非定点零售药店进行医保费用结算、将医保结算设备改变使用场地等违法违规行为。


对骗保行为,各地医保局做出的处罚是:涉及骗保的金额,医保部门若尚未支付,则拒绝支付,若已支付,则追回已使用的医保基金,个别地方处两倍罚款或扣除违约金;解除药店医保定点服务协议,个别地方要求三年内不再受理药店医保定点申请。


过去,民营医院曾经历一段“野蛮生长”时期,骗保、套保事件常见诸媒体报道。但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一直把打击欺诈骗保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初步构建起打击医保欺诈骗保的高压态势,定期会公布一批骗保典型案例。


随着《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国家对打击骗保的决心更加坚定。


同时医保局打击骗保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参保人员、过渡到医保定点药店。


梳理已曝光的骗保典型案例可以看出,盗刷社保卡,为参保人员套取现金或购买非医疗物品;为参保人员串换药品、耗材、物品等骗取医保基金支出;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刷卡记账服务;为参保人员虚开发票、提供虚假发票等行为是曝光最多的骗保手段,也是医保部门重点检查和打击的地方。


大数据发展、医保信息监控体系的搭建,医保局、公安局、卫健委等多部联合,监管手段越来越先进和智能化,药店骗保的伎俩再也瞒不住了,耍小聪明就能骗医保钱还不被发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骗保者再也不能抱侥幸心理。


曝光的10起定点零售药店违法违规案例中,涉及的金额从一万起到上百万元不等。


如同反腐一样,打击骗保是医保局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在医保局的严打下,欺诈骗保案件普发、频发的局面得到初步遏制,医保基金监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02 被取消定点,药店还能活吗?


根据《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定点药店涉伪造、变造医保药品“进、销、存”票据和账目、伪造处方或参保人员费用清单等方式,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将非医保药品或其他商品串换成医保药品,倒卖医保药品或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为非定点零售药店、中止医保协议期间的定点零售药店或其他机构进行医保费用结算的;将医保结算设备转借或赠与他人,改变使用场地等行为,经办机构应解除医保协议。


骗保行为一旦发生,药店的医保协议一律被解除,个别医保局还规定三年内不再受理涉事药店医保定点申请。这是对定点药店最严厉的处罚。


当失去定点资格,药店会受到什么影响?


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药店总数(不含零售连锁总部数量)为57.9万家。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樊卫东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国定点医疗药店大概39万家,医保定点药店占比约为67%。


业内人士告诉赛柏蓝,全国目前还有33%的药店是没有医保资格的,虽不能说失去医保资格药店就生存不下去,但当患者不能报销医保药品时,就会转去定点药店,这意味着这些药店在失去医保资格的同时也失去了原有患者。


在定点药店占大多数的情况下,非定点药店不具备优势,这些药店为了生存发展,销售的范围就不仅仅是药,会将保健品、生活用品等囊括在内。


老百姓、大参林、益丰、一心堂等上市连锁药店的年报显示,定点率都在85%以上。上述人士表示,当药店失去了定点资格后,很难被连锁药店收购。


《“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药品零售连锁率要达到近70%。在未来,连锁药店会是大趋势,越来越多单体药店会消亡,而失去定点资格的药店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来源:赛柏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