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6
2021年2月22至23日,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赴四川调研高值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时,引起业内关注更多的是骨科耗材。但这次调研时,胡静林还特意去了华西口腔医院询问口腔科医用耗材的情况。看来,口腔高值耗材集中采购先在四川开始,并非偶然。
浙江宁波医保局会谈种植牙供应商
早在2015-2016年间,浙江省多地便已支持用医保的个人历年结余账户资金支付种植牙费用。
据部分媒体报道,2021年8月22日,宁波医保局约谈5家进口种植牙供应商,直击“种牙贵”痛点。宁波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高文辉直言,要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让种植牙回归到合理的价格区间。
随后(2021年8月24日),宁波医保局发布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明确医保历年账户支付种植牙项目的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文件,目录内国产品牌种植牙收费每颗3000元,进口品牌种植牙每颗3500元,包含材料费及医疗服务费。按此标准,较之此前动辄上万一颗的价格,种植牙将变得亲民许多。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宁波市医保局相关人员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跳过中间商,直接找生产企业谈,找源头厂家谈,一定通过稳妥的办法降低材料的价格,早日使种植牙价格结构合理。”
据《界面新闻》报道,种植牙市场及其政策变化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当前资本市场的“口腔热”,还因为国内种植牙渗透率、国产种植体市场占有率均亟待提升。据Osstem统计,2015年-2016年,韩国种植牙因纳入医保渗透率上升迅猛,达到每万人632颗,为全球最高。同一时间,中国种植牙渗透率仅有每万人10颗。
而根据国家卫健委及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已达到了1035亿元,正式突破了千亿大关,复合增长率达到16.12%。2020 年我国种植牙植入数量预计400万颗,2016-2020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30%。牙科市场的前景依然广阔。
据Osstem预计,2019年我国国产种植市场格局为:韩国奥齿泰市场份额最高,达33%;第二为登腾,达25%;市占率第三为瑞士品牌士卓曼,达22%;第四为美国丹纳赫(收购Nobel),达10%;第五为登士柏西诺德,达8%。如此算来,国产种植体的市场份额不足2%。
国海证券研报显示,当前,国内种植体生产企业有数十家,主要包括华西口腔医院、北京莱顿、威高洁丽康、大博百齿泰、江苏创英(由正海生物代理)、康拓医疗、宁波美格真、常州百康特、深圳安特、柯润玺等。其中,体量大的公司预计年营收在5000万左右。
不论纳入医保或集采与否,种植牙降价的需求始终迫切。相信随着技术的普及、上游耗材国产化替代程度的提高,进口垄断被打破,国产种植牙企业登上舞台中心,夺回价格话语权,市场竞争会将种植牙的价格慢慢降到某个均衡水准,“种牙自由”也将指日可待。
安徽省医药商业协会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1014866号-1 免责声明